业务动态
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
尹光月
红十字会志愿者
尹光月是永新县红十字会的一名志愿者,在永新县,提起尹光月的名字,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。这位1972年出生于普通职工家庭的女性,用二十余载的坚韧与奉献,生动诠释了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,将孝心与善行从家庭小院播撒到广阔天地。
一、至孝无声,十年如一日守护病榻前的尊严
尹光月的路,走得并不平坦。27岁时,丈夫因车祸离世,留下年幼的女儿。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她,她毅然带着4岁的女儿蕾蕾南下广东谋生,坚信“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。女儿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健康成长,2017年顺利从衡阳师范学院毕业,成为她的骄傲。
重组家庭后,尹光月将孝道延伸至新的亲人。2014年,年过七旬的婆婆不慎摔跤导致腰椎骨裂,生活无法自理。作为长媳,尹光月责无旁贷地扛起照料重任。在此期间,她与家人轮班守夜,寒冬蜷缩在婆婆床边的沙发上,一夜起身数次为老人翻身、处理污秽。天未亮又为婆婆擦洗更衣、准备早餐。她烧艾叶水为婆婆泡脚,晴天推轮椅带老人散心、聊天解闷。婆婆临终前紧握她的手,含泪道:“妹里,你是在积德啊!”
2020年婆婆离世,孝心并未停歇。年近九旬的公公髋关节骨折术后卧床,加之老年痴呆症加重,失禁、躁怒是常态。尹光月凭借日益精进的护理知识,每日为公公更换尿不湿、细致擦洗,独自完成翻身、转移轮椅等高难度照护。面对“伺候赤身公公难为情”的调侃,她坦然回应:“老人如幼童,干净舒心最要紧。”痴呆的公公时而迷糊唤她“娘”,时而流泪道谢,这份依赖是对她无私付出的最高褒奖。
2025年4月19日的晚餐,更是惊心动魄。公公进食馄饨时被窗外油烟猛呛,瞬间呼吸困难、面色通红。尹光月临危不乱,急喊丈夫解开防摔绳,自己从背后死死环抱住老人,用尽全身力气将其挪下床,弓腰充当人肉支架,果断实施叩背、顶腹急救手法。终于,一块指甲盖大的肉渣被咳出,老人转危为安。这“惊心”与“安心”交织的时刻,让她刻骨铭心地体会到“人人学急救,急救为人人”的真谛——这些“手上功夫”,真能在危急关头抢回生命。
二、技能精进,从“孝媳”到“导师”的华丽转身
十余年照料失能老人的艰辛历程,让尹光月深刻体悟到“大爱无疆”不仅需要心意,更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。她常说:“专业能力是传递爱的底气。”为了将这份爱传递得更广、更有效,她积极投身学习。
2023年3月,她赴省红十字会参加应急救护师资培训,刻苦钻研心肺复苏、创伤包扎等核心技能,因表现优异荣获“优秀学员”称号。2024年6月,她再度进修,参加健康养老师资课程,系统学习老年心理疏导、失能照护等专业知识,融会贯通,第二次斩获“优秀学员”荣誉。
双证在手,责任在肩。退休后的尹光月没有停下脚步,主动请缨成为“永新县红十字会博爱大讲堂”的主力讲师。她将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,力求授课内容“听得懂、用得上”。
三、大爱播撒,让“博爱”之光照亮更多角落
“孝是小家之喜,公益是大家之爱。”这是尹光月常挂在嘴边的话,更是她践行的准则。自2012年加入永新县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以来,她从未停歇公益的脚步。
她将精湛的护理技能和拳拳爱心倾注于志愿服务:定期为社区独居老人上门理发、修剪指甲,送去温暖与关怀;带队深入乡村,为留守儿童开设生动实用的安全知识课堂,守护稚嫩的生命;在新冠疫情期间,更是义无反顾投身防疫一线,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她的宣讲能力同样出色,在吉安市“故事里的红十字”宣讲大赛中获得三等奖,在江西省第二届“故事里的红十字”宣讲大赛中获得优秀奖,用真挚感人的故事传播红十字精神。她深知血液的珍贵,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无偿献血,还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加入献血队伍。
仅三年间,她作为主力讲师开展的应急救护培训就超过50场,普及防溺水、老年护理等知识惠及上万人次。2025年4月15日,接到高溪中学急救技能培训,她连夜备课至凌晨。课堂上,她深入浅出,方言俚语信手拈来,将专业的急救技能讲解得生动易懂,学员们由衷赞叹:“尹老师的课既专业又接地气!”
从病榻前含辛茹苦的孝媳,到讲台上传递生命希望的导师,尹光月用二十余年的光阴,默默耕耘,无私奉献。她以最深沉的爱,温暖了自己的小家,更将这份爱与技能化作星辰大海,照亮了无数人的生命旅程,生动诠释了一名普通红十字会志愿者不凡的坚守与大爱。她的故事,是红十字精神在红土地上最朴实、最动人的绽放。